查看原文
其他

    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644teg1k5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    在自贡,人们引以为豪的是井盐。在井盐生产领域,唯一还运转着的传统手工作坊,是这口自清朝就已经存在的“燊海井”。在“燊海井”,每天还在用古法手艺制盐的,是仅存的8位传承人。39岁的游强就是其中一位……

    不负水火锻身的“守护者”

     “白头灶户低草房,六月煎盐烈火旁。走出门前炎日里,偷闲一刻是乘凉。”清代诗人吴嘉纪一首《煎盐绝句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烧盐工人制盐的艰辛。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形象地描述了这样的情景:烧盐匠在繁忙中偷得一点空闲,走出草房站在烈日下喘口气,这对于他们来说,居然算是“乘凉”,因为与草房内盐灶前的高温相比要凉快很多。炙人的灶火,煎熬的不光是盐,还有赋予盐生命的烧盐工人。

    拜师学艺——一把盐铲,一把盐瓢,20年前,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游强,在祖辈、父母和师傅的引领下,当上了“盐三代”,担当起全国仅存手工制盐作坊的守护者,在师傅李上君手手相传下认真学习祖辈传承下来的古法制盐手艺。图为师傅李上君向游强传授“大车”的用途与工作原理。

    每天与艰辛和寂寞相伴,守护者耐得住平凡、守得住本心,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。

    年复一年,无论冬夏,守在热气腾腾的灶房里,浓缩、烘干,那是一段纯粹得仿佛与世隔绝的时光。

    烧盐

    铲盐

    淋盐

    验盐

    出盐的喜悦


    游强和师兄弟们成为了全国仅存的古法手工制盐传承人,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燊海井的守护者。



    更多精彩,为您推荐


    虚报144只羊骗钱,扶贫款超1年未发...曝光24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


    国家监察,把扶贫领域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管住


    共产党员康辉:向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说“不”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